主讲人: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,国家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指导师;具有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教育学多重背景,以真诚地、无条件、积极关注的态度解读来访者的内心与行为。从来访者的角度出发,同感来访者的感受、尊重来访者的情感,让来访者感受到安全、接纳、平等、尊重的咨询氛围,陪伴来访者一起走过迷茫低谷。
产后妈妈们是否总在深夜被"宝宝是不是被我弄脏了""婴儿床有没有放平"的念头反复折磨?当这些想法像定时炸弹般不断引爆,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时,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"产后强迫症"。郭利方老师曾遇到一位新妈妈小林,她每天要检查宝宝的尿布127次,每次都要用酒精反复擦拭,直到皮肤发红才安心。这种失控的焦虑背后,藏着我们对育儿的完美主义期待。
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,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总要扶着墙,新手妈妈也在用"过度关注"的方式寻找安全感。郭利方老师发现,很多产后焦虑源于三个关键点:对完美育儿的执念、对自我价值的怀疑、以及对失控的恐惧。就像一位妈妈在哺乳时会不自觉地数着呼吸次数,这种行为看似微小,实则是大脑在用强迫方式应对不确定感。
展开剩余44%科学应对需要从三个维度入手。首先是建立"允许不完美"的认知框架,郭利方老师建议用"三分钟法则":当焦虑念头出现时,先深呼吸三次,然后问自己"这个想法真的重要吗?"其次是创造"情绪缓冲区",比如在宝宝睡觉时进行10分钟的正念冥想,让大脑从育儿模式切换到休息模式。最后是构建"支持同盟",和家人约定"30分钟无干扰时段",让焦虑有出口而非发泄口。
郭利方老师特别提醒,产后心理调整不是简单的"想开点",而是需要专业引导。她曾用"育儿日记"帮助一位妈妈发现,自己每天记录的"100个完美时刻"反而加剧了焦虑。通过科学记录和认知重构,这位妈妈最终找到了平衡点。每个妈妈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,就像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光芒,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才是关键。
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困扰,不妨先尝试郭利方老师推荐的"五个呼吸法":深吸气4秒,屏住5秒,缓慢呼气6秒,重复五次。这个简单的动作能帮助大脑重启,让焦虑的漩涡暂时平静。记住,寻求专业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,而是对自己和宝宝负责的选择。郭利方老师相信,每个妈妈都值得被温柔对待,因为你们正在创造生命的奇迹。
发布于:河南省场外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